{{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秋季特惠,精選商品9折至9/30
首購消費滿$2000,送購物金$2000
新註冊官網會員,領取100元購物金
Eve Energy 是一款具有歷史定位的產品,早在 2015 年 Eve Home 開始生產 Apple HomeKit 配件時,就推出了第一代的歐規 Eve Energy,之後陸續在各國推出不同插座型式的 Eve Energy,也包含了台灣/日本版本的 Eve Energy。隨著支援 Matter/Thread 的第四代美版 Eve Energy 在台灣上市,開箱 D編第一個 Matter 配件,快來看看全新美版 Eve Energy 有什麼不同之處吧。
▲ 圖 1:包裝正面 | ▲ 圖 2:包裝背面 |
▲ 圖 3:包裝左側 | ▲ 圖 4:包裝右側 |
▲ 圖 5:包裝頂面 | ▲ 圖 6:包裝底面 |
Eve Energy 包裝與過往所有開箱過的 Eve 產品風格大至相同,使用高質感的外盒印刷,幾乎只用紙材做為包裝材質,沒有多餘的塑料製品。包裝正面最大的差異是左下角的 Matter Logo,以往這個位置都是放置 Works with Apple Home/HomeKit,有了 Matter 現在可以支援更多平台;包裝背面有兩張情境照片,並且說明產品特色:使用語音或 App控制、內建時程自動化、隨時監控電器功耗並且透過 Matter 支援多平台智慧家庭,下方印出軟體需求和硬體需求;包裝左側印刷自家產品 Logo、在 Eve App 畫面和 Logo;包裝右側說明在各智慧家庭平台上需要的硬體裝置,有了這些硬體裝置,就可以在各平台透過 Matter 加入此配件,下方說明此配件透過 Thread 傳輸;包裝頂面說明電壓電流及最大可承載功率,插座上方有一顆按鍵可即時控制插座開關;包裝底面除了密密麻麻的各種規範產品型號,也標示出這顆插座是由台灣製造。
▲ 圖 7:外觀正面 ▲ 圖 8:外觀背面
▲ 圖 9:插在插座上 ▲ 圖 10:外觀側身
今天開箱的美版 Eve Energy 是第四代 Matter 版本,外觀延續第三代並無做任何改變,僅內部晶片和韌體有所不同。Eve Energy 造型不同於常見的智慧插座,每個邊角都使用圓弧型設計,當然尺寸上也經過設計,在標準雙插座上可同時插上兩顆 Eve Energy 沒問題。
Eve Energy 正面是 Type B 插座插孔可使用 Type A 和 B 電器,右上角是一顆帶有 LED 燈號顯示功能的按鍵,可手動切換插座開關也可透過 Eve App 開啟兒童鎖定讓它無法直接手動切換;背面是 Type B 的插頭和相關規格說明,此插頭僅能插在同為 Type B 的插座上(台灣目前大部份插座都改為三孔 Type B 樣式,但仍有少數二孔 Type A 樣式插座需留意);頂面有 eve 品牌字樣,底部無任何字樣。
▲ 圖 11:包裝內含插座本體,說明書(含Matter QR code),重要資訊手冊
用你的聲音或應用程式開啟和關閉燈光和家電,並且可以從遠端控制它們。Eve Energy 擁有領先技術,使用 Matter、Thread,並且完全沒有追蹤,以保護使用者隱私,打造出通用且可靠的智慧家居。
搭載 Matter 技術和經過 UL 認證的優質結構,Eve Energy 提供卓越的使用便利性和先進的安全性。讓全家人都能控制智慧家居產品,無論他們使用 iPhone、Android 設備,還是呼喚 Alexa、Siri 或 Google。Eve Energy 僅需幾個簡單步驟,即可快速且輕鬆地在使用者最喜愛的平台 App 或語音助理中進行設置,所需的唯一其他東西就是該平台的相應中樞。
而所有 Eve 配件的最好之處在於它們如何保護使用者的隱私:Eve 永遠不會訪問、存儲或處理用戶的個人數據,也沒有 Eve 雲端或橋接器,因此始終可以依靠用戶所選平台設定和執行的隱私框架來保護使用者。
Matter 配件的添加過程和以往 HomeKit 產品相同,掃描專屬 Matter QR code,接下來的流程就跟一般加入 Apple Home 配件相同。
這邊要留意的是要加入 Matter 配件一定要有該平台的對應中樞(Thread 網路核心),以 Apple 平台來說家中至少要有一台 HomePod mini、 HomePod (2nd gen)、Apple TV 4K (2nd gen) 或 Apple TV 4K (2nd gen)。
▲ 圖 12:掃描設備或說明書上的 Matter 條碼
▲ 圖 13:Matter 產品會交給鑰匙圈管理,以便在其他平台使用
▲ 圖 14:連接插座中
▲ 圖 15:選定插座要擺放的空間
▲ 圖 16:自定義插座名稱
▲ 圖 17:Apple Home 預設插座有三種顯示方式
▲ 圖 18:添加完成
Eve Energy 在自家 App 介面可以基本的控制電源開關、設定週期時間排程自動化、讀取即時功耗、週期小時/日/週/月/年的總功耗以及透過設定電費費率自動算出的預估電費,讓使用者快速瞭解這個電器每年預計電費和啟用後到目前截止的總電費;在配件的設定可以調整燈號顯示、亮度設定等細節設定。這種細節的設定真的讓人沒辦法不愛它,實在是太貼心了,各種使用者可能會碰到的場景都可隨喜好自行調整。
▲ 圖 19:Eve Energy 顯示狀態
▲ 圖 20:設定細節可調整顯示燈號和兒童鎖
▲ 圖 21:設定在哪種狀態下燈會亮及亮度等級
▲ 圖 22:開啟的時間記錄表
▲ 圖 23:一整年的功耗記錄
▲ 圖 24:在一般設定內可自定電費費率
手邊剛好有一顆第三代美版 Eve Energy (2020年購入),當時第一次將外型改變成現有型式,可以兩者做些對比。
▲ 圖 24:正面相同 ▲ 圖 24:頂面相同
▲ 圖 25:背面僅文字不同 ▲ 圖 26:插上插座
▲ 圖 27:右面相同 ▲ 圖 28:QR code 不同 (Apple Home VS Matter)
從照片看得出來整體外觀完全相同,外殼材質有些色差,新版本較黃一些些,背面文字些許不同,側面條碼為不同系統。
你可能會好奇,外觀都長一樣,何必買新的版本呢?Thread 和 BLE 最有感的差異在於切換速度,為了呈現實際差異,將兩顆不同版本的 Eve Energy 接上同一款燈泡,利用家庭 App 群組功能設定成同一群組,一次切換兩顆燈泡的電源。以從影片看出兩代不同傳輸晶片的差異,這邊就些不劇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影片連結觀看。
影片中我們看出右邊燈泡在第一次開啟時反應較慢,之後開關的反應速度皆和左邊燈泡差不多,甚至更快。代表該連線方式一旦連線上,反應速度表現還是很不錯的,就是第一次的接通比較需要花時間。反觀左邊燈泡幾乎每次的反應速度都差不多,連線穩定不延遲。